中间论坛 - FT中文网
中间论坛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极端主义管治不可持续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用不受法律约束的专政办法管治社会(包括处理民族关系),具有加速力。开始辗碎前面的人,最后也将操作它的人卷在轮下。
2009年12月4日

“党内轮流坐庄”可保民族平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列宁提议以“党内轮流坐庄”制度来保护民族平等,斯大林则对它釜底抽薪,以暴力消除任何不听话的倾向。
2009年11月27日

苏联的民族关系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为什么那时候列宁要保留这个恼人的“分离权”在苏联宪法里?又为什么列宁对斯大林民族政策等方面产生不满?
2009年11月13日

执政党不上马克思的“当”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政党承认各民族享有几项关键自决权,其中包括“分离权”。
2009年11月6日

“民族区域自治”与“分裂主义”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对苏联的民族问题资料读得越多,越是在它那面镜子上看到中国的曲折反光——注意:是曲折的而非直接的反光。
2009年11月2日

回到60年前,走向未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回到60年前,从那个理想目标再出发,中国就一定能在20年里变成人民主权的名副其实的共和国。
2009年10月19日

批驳“对全国人民的一种侮辱”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早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就强调说,中国只有实行民主宪政,给人民真正的民主和自由,才能赢得这场战争。
2009年10月22日

五四普世价值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今年距离“五四”运动已有90个年头。尽管离那场启蒙运动已过去近一个世纪,依然有不少常识性的问题仍在中国受到质疑。
2009年8月5日

胡耀邦与中国改革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却从来没有消失,尽管越来越少,而胡耀邦是越来越少的理想主义者中一个坚定的“不悔者”。
2009年4月16日

四十年研磨出的文革通史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马若德主讲的“中国文化大革命”长期以来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公共选修课之一。早在1968年,马若德就已经敏锐地感到中国文革的非同寻常,将其定为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
2009年3月27日

“还债”观:重建改革道德之源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要扭转当今很多中国民众对“改革”的负面看法,就应该重拾早期部分中国领导人具备的“向老百姓还债”的改革观,这种可贵的“还债”观消逝已多年。
2009年3月6日

官僚制与中国改革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古希腊是民主制度的故乡,古中国是官僚制度的故乡。”官僚制是国家治理最根本的中国传统。过去30年,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强大,不受有效约束的官僚特权加速了腐败的精致化。
2009年2月13日

中国执政党的“第三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全世界执政的共产党,绝大多数只有“第一春”。中国共产党一反惯例,热烈拥抱资本主义,才有了颇富活力的“第二春”。它能否再反常态,争取“第三春”的到来呢?
2009年1月23日

大众资本主义:中国的出路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拉动内需”是中国喊得最响的口号。在中国的体制下,这个口号有很大的误导性。不点破它下面掩盖的老病灶,就会丧失在危机时刻让中国发展模式正确转型的可能。
2008年12月19日

“小众资本主义”难以持续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三十年前,中国从毛式的“共同致贫”,转向邓式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称之为“小众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光辉层面之下的结构性问题,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下,逐一展现。
2008年12月18日

大乱、大治与“大窒”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几个月来,在中国多个地方发生的性质类似、规模不小的骚乱事件,触及了中国治理的神经中枢:中国社会为何难以摆脱“乱—治—乱”的非良性循环?答案:要害是在“大乱—大治”之后,插入了“大窒”。
2009年6月15日

“清官比贪官更坏”后面的智慧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清官比贪官更坏”背后的智慧,是惟恐官员不坏、惟恐政治不烂、惟恐民众不怒、惟恐天下不乱的最顶级革命智慧——令人惊恐的智慧。
2008年10月31日

利益集团绑架国家政策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所有的现代社会都有特殊利益集团,然而中国在几个制度制衡环节方面的欠缺,使得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更易于被利益集团“绑架”。
2008年10月17日

你不能不看的墓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杨继绳的书名为《墓碑》。尽管20年来我一直关注中国那场大饥荒的资料,但这部书依然让我吃惊——有些细节我都看不下去,时常要放下来,喘一口气,因为里面的内容太沉重了。
2008年9月28日

“中国模式”为何不好推广?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中国模式”在有些方面效果非常显著,任何人也不可否认。但令很多欲推广者泄气的是,“中国模式”基本上是可做而不可说的。中国要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作出巨大努力,才有希望走出 “中国模式”能干不能讲的窘境。
2008年9月19日

奥运政治——“中国”VS“中华”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奥运会台湾代表团名号,涉及政治体系,但不涉及“中华民族”认同。应让台湾继续用“中华台北”,让双方30年前达成的谅解,能延续下来。我曾在贵州黄果树瀑布,听台湾沈君山先生谈“中华台北”的渊源。
2008年7月25日

宋美龄、尼克松和北京奥运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北京为迎接奥运推动的“讲文明、树新风”,很大程度上重复了七十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活动──曾在中国轰轰烈烈推行过的“新生活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中国奥运的准备,是接上了早在1934年就开始、然后中断了的中国社会以世界文明主流为参照系的进步脉络。
2008年7月18日

“二民主义”的台湾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台湾政治主流从“三民主义”变成“二民主义”,是过去20年中最重要的变化。如果中国大陆还认为中华民族主义能够成为两岸交往的支点的话,那么,由此而制定的对台政策,绝大部分是不会结果实的。
2008年7月11日

说说“人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丁学良:从1949年到1976年,“人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里被不断地抽象化。1978年底发起的改革,使“人民”从抽象逐步变得具体,这首先体现在理顺“人民币”与人民的关系,这是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008年7月4日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