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地球(Dialogue Earth) - FT中文网
对话地球(Dialogue Earth)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煤电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拉动经济和电力保供的“良药”吗?

张小丽: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广东,正试图以拉动经济、满足当地电力需求和促进节能减排等名义上马大量新煤电。
2023年5月7日

欧盟净零工业法案对中国新能源企业意味着什么?

尤晓莺:这项旨在刺激欧盟本土清洁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提案会不会造成贸易壁垒?来自一线的中国企业和欧洲专家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2023年4月23日

煤炭与可再生能源双增:中国减排走向何方?

柳力:中国清洁能源装机创下新高,但新建燃煤电厂数量也大幅增加。当清洁能源增长超过能源需求增长时,中国将实现碳达峰,可能会在2024年。
2023年4月16日

从俄亥俄州事件比较中美环境应急的异同

刘伊曼:面对重大环境事件,美国联邦环保局在响应机制启动、环境监测、污染赔付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做法,为中国环境应急提供了一个样本。
2023年4月9日

为什么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引发了煤炭的进一步扩张?

张树伟:中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迅速,但煤电与可再生能源绑定发展的模式拉动了额外的煤电投资,这为减排带来挑战。
2023年3月27日

西北暖湿化下,一个生态农庄面临的挑战

姜梦楠:虽然网络上流传着“西北暖湿化利好农业”的声音,但对当地农业来说,已经种植的耐旱作物产量和品质可能会下降,病虫害也可能增多。
2023年3月19日

两会前瞻:中国各省计划同时推进煤炭产业和清洁能源发展

尤晓莺:各省发布的工作报告显示未来一年内各省级行政区将同时关注煤炭产业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可以预示全国两会可能讨论的一些要点。
2023年3月5日

俄乌战争并未导致欧盟化石燃料消费增加

柳力、龙迪:随着水电和核电供应正常化,以及更多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产能上线,今年煤炭消耗量将进一步下降。
2023年2月26日

欧盟“绿色关税”将如何影响中国碳市场?

尤晓莺:专家预计,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将成为推动中国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的“外部激励”,进而抵消一些长期影响。
2023年2月12日

中国如何将在线监测与公众参与结合来治理污染?

牛雨晗: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大的在线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但这套系统需要公众的帮助才能有效运用在企业污染治理中。
2023年2月6日

湿地公约如何塑造了中国湿地保护?

胡博翔、单诗尧: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的湿地保护体系在履约的促进和影响下逐渐成型。
2023年1月16日

研究:气候变化加剧了2021年的河南暴雨

夏志坚:中国科学家的归因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加剧了2021年的河南暴雨灾害,而未来发生更严重灾害的风险正在系统性地增加。
2023年1月8日

从雾霾到“双碳”,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寻求转型

林孜:随着气候变化成为中国最重视的环境议题,一些曾在雾霾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环保组织发现它们需要新的思路来参与气候治理。
2023年1月3日

中国如何为气候“损失与损害”做出贡献?

尤晓莺:专家表示,由于中国面临向各国支付气候相关损害赔偿的压力,大量的非资金捐助可能有助于展示其领导力。
2022年12月25日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三年后,如何实现初衷?

蒋亦凡: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已得到确认,但当被以国家意志坚决推行时,还是引发民间疑虑。三年后,垃圾分类怎么样了?要实现初衷,还应该做什么?
2022年12月19日

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六大关键问题待解

高丽娜、崔晓晗:保护30%陆地和海洋的目标能否通过?如何向发展中国家分配资源?中国如何在谈判中发挥领导力?
2022年12月11日

“损失与损害”基金:COP27气候大会唯一战果

乔伊迪普:COP27唯一拿得出手的成果是建立了一个基金,为贫穷国家因气候变化而遭受的损失与损害买单。基金的具体运作细节仍有待日后讨论。
2022年11月27日

研究:碳排放的未来社会成本三倍于当前假设

诺里斯:新的研究发现,美国为碳排放造成的损害设定的价格过低,这意味着人们低估了减排的收益。
2022年11月20日

四川电荒凸显电力系统改革痛点

夏志坚:中国连续两年遭遇“电荒”冲击,专家认为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和需求侧响应机制比单纯加建电站更为重要。
2022年11月14日

追随大禹的足迹:历史地理学者马瑞诗谈黄河

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马瑞诗讨论了她去年出版的黄河环境史著作,以及书中洞见与当下的联系。
2022年11月6日

防治光污染需纳入更多生态考量

牛雨晗:上海出台的环境法规首次包含光污染治理内容,但要减少光污染对候鸟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仍有待在科学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
2022年10月30日

极端天气下,中国制造业和基建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夏志坚:刚刚过去的夏天,中国制造业重镇饱受极端天气冲击,工业与基建的气候适应问题已被纳入国家战略。
2022年10月23日

墨尔本大学王耀麟:极端天气时代,千万别高估调水的作用

长期研究中国水资源管理的地理学者王耀麟表示,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不是工程调水可以解决的,因为它的规模大,影响区域具有不确定性。
2022年10月16日

中国技术或可帮助贝宁农民适应气候变化

索苏:中国在西非国家贝宁指导当地农民采用耐旱玉米品种,但缺乏资金支持却阻碍着这种做法的普及。
2022年10月9日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