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菁:人生需要更大的野心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活动页面

李碧菁:人生需要更大的野心

1972年,还在念高中的纽约姑娘Roberta Lipson坐在电视机前,看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历史性一幕。中国这个古老又神秘的国度第一次揭开了面纱,这让她激动不已。然而她并没有想到,这个国度在不久后就几乎承载了她人生全部的梦想,她将会和这个大洋彼岸的国家一道,共历一场四十年波澜壮阔的飞速发展的旅程。

不要对值得的事情说不可能

2019年5月,距离Roberta Lipson把自己空降到中国首都北京整整过去四十年后,我见到了她。如今,她有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李碧菁”,也说起了一口地道的普通话,而更重要的是,她已经在中国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二十多年前,她打造了一家横跨中美医疗市场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还创办了如今已经家喻户晓的中国第一家外资综合医疗机构——和睦家医院。

“我记得我到达北京的那个晚上,从机场到北京饭店,路上看见的汽车不超过10辆,都是驴车和马车,当时的北京完全不像现在的样子,”李碧菁对初来北京的印象依然深刻。

对于任何一个外国人来说,能在1979年进入中国做生意,绝对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李碧菁的捷径就是走最笨的路

她上大学之后选修《东亚历史》、学习中文,阅读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当时中美关系仍处于低谷,中文还是冷门课程。大三的时候,李碧菁申请到台湾做交换生,在香港和大陆的交界点向北眺望,她看到的是满眼的稻田和庄稼。

回到美国之后,她申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MBA进行深造,然而李碧菁始终无法忘记中国,她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事业和这个遥远的国度之间找到结合点。时任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深度合作的大门,也给李碧菁带来了一次重要的机会。

1979年,在李碧菁的不断建议和推动下,她所在的美国大型制药企业SOBIN CHEMICAL决定开拓中国市场。这家公司也是全世界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机构,24岁的李碧菁就这样坐进了SOBIN CHEMICAL的北京办公室。

和满街跑马车、驴车这样的场景相比,更让李碧菁震撼的是她在中国最好的医院看到的情形:医院里挤满了病人,即便经验最丰富的医生也只是靠听诊器和双手来诊断病情,几乎没有医疗仪器的辅助。

在一次采访中,李碧菁回忆起她第一次在医院办讲座的场景:现场展示了五台B超机,美国专家为500位中国的医疗专家演示如何使用。“这是很多人第一次通过屏幕看见孕妇肚子里的胎儿,我看到有些医生甚至感动地掉下了眼泪。”李碧菁说,从这一天起,她就下定决心要把最好的医疗设备带进中国。

接下来两年,李碧菁便带着一个便携式B超机,坐着绿皮火车跑遍了中国几乎所有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最困难的时候,她和创业伙伴两人就在酒店的马桶上装一个架子,把炉子放在上面做饭吃。那个时候尽管条件艰苦一些,但她也真是乐在其中。

就在李碧菁热火朝天的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她所在的SOBIN CHEMICAL却被收购了,新的公司不打算继续开拓中国市场。这给李碧菁出了一道难题:回到美国,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享受中产生活,还是留在尚不发达的中国,靠自己打拼市场?

李碧菁做了少数派的选择。她继续留在中国创业,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美中互利公司。因为她深刻地记得当年在台湾做交换生,感受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无处不在的社会活力和商业机会,也是在那时候,她就暗下决心要进入商业世界,要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成绩。

在创业初期,为了能够生存下来,美中互利的业务五花八门,从销售医疗设备、到出售各种工业产品,甚至包括重达数十吨的矿车、还有蘑菇种植系统等等,直到后期医疗业务稳定之后才聚焦起来。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立足于中国市场的中美互利在1994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而彼时的中国,证券资本市场的大门才刚刚打开,好多中国人连股票为何物都不清楚,中概股大规模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也是若干年之后的事情。

“我内心一直有种动力,要去做一些被认为是困难、甚至‘不可能’的事情。”李碧菁在一篇博文中写道,“不要对值得的事情说不可能,哪怕很多人对你这样说,你是疯了吗!”

坐在我面前的李碧菁总是笑语盈盈、亲切温和,眼神中透露着真诚和睿智。我看过李碧菁和她母亲的合影,两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眼神。我们的采访就从“母亲”这个角色开始。

母亲,是李碧菁的偶像,也是一位创业女性,鼓励着她用自己的方式勇敢地探索世界。“当我决定来中国的时候,她给了我很多祝福”,李碧菁在一篇回忆母亲的博文中写道。

而“母亲”这个角色,也开启了李碧菁人生的新方向。1990年的冬天,李碧菁陪一个好朋友去北京某妇产医院生孩子。在她印象中,迎接新生命应该是人生最喜悦的事情之一,也应该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过程。但是她朋友的亲身经历却让她大吃一惊。

“值班护士指挥即将生产的孕妇拿着自己的脸盆爬到三楼产房,我则和孕妇的丈夫被留在走廊,和很多其他的产妇家属待在一起,他们有些人坐在地上、有些人靠在墙角抽烟,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焦急地等待,熬了八个小时,才有人通知我们,说生了,是个儿子,”李碧菁回忆道。

之后不久,李碧菁回到美国生下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成为母亲的过程让她感受到中美医疗体验的巨大差异,“我那时就下了决心,至少帮助中国女性改善一些成为母亲的体验,这就是第一家和睦家医院诞生的原因。”

然而李碧菁想要在中国办一家民营外资医疗机构的想法,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盖了180多个公章,中央部门、市级、区级部门、各专业主管部门…....所有相关部门李碧菁都跑了个遍。医疗本身是一个很复杂、专业性要求很高的领域,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太多的人给她泼冷水,说她异想天开。“但是我抓住了一个机会,那时候中国正在努力吸引外商和外资,这些外国人来了肯定要有医疗服务,他们不可能生病就往香港跑吧?所以,我用这个思路说服了相关部门的领导,服务外国人,规模小,做试点。”李碧菁回忆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冲着我狡黠一笑。

“人生每段经历都有艰难的时候,甚至每天都会遇到困难,不过好在时间一长,你就会明白,再大的困难,也会有办法克服过去,”李碧菁在采访中对我说,“就算你觉得一切都会完蛋的时候,也会有办法扛过去,那么面对下一个困难,你就会有更大的信心和能力去面对。”

1997年,第一家和睦家医院在北京落成。从20多个个床位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和睦家已经是拥有7家综合医院和近20家卫星诊所的医疗平台,服务网络覆盖多个一线和二线城市。国际医疗团队中全职医生超过500人,兼职专家团队超过1000人,护理团队超过1000余人。

也许人生需要更大的野心

在商业上的成功并不是李碧菁全部的梦想,她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

2018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给了李碧菁这个契机。“为什么根据一个20多年前的悲伤故事改编的电影,会在今天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李碧菁在电影上映不久后参加FT中文网的线下分享会时,向读者们提出了这个问题,“那是因为它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仍然对每个人都会产生影响”。

中国有一个很现实的情况,那就是老龄化。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和美国总人口一样多,这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中国人普遍压力大,快节奏的生活会引发健康问题,尤其是各种慢性病。

“当然,中国政府早就意识到这些问题,而且也做了很多不错的计划,全民健康等情况在过去这些年有很大的提升。”李碧菁演讲中表示,“不过我们也要意识到,仅仅依靠政府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还要靠市场。”

诸如开放健康商业保险市场、推动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和技术领域投资、鼓励医生自由执业等都是很有效市场化手段。过去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了这些改革带来的医疗行业的提升。不过这并不是市场化的全部,“如果等到病人多得不行了,我们再盖医院、再去培养医生来看病,肯定是不行的,”李碧菁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把预防和早期发现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

“大家不是只有生病了才来医院,那样就太晚了。”李碧菁从创办和睦家的第一天起,她就不仅仅想盖一个医院,而是希望给每个家庭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从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就开始。

所以,和睦家从创办第一天起,李碧菁就毫不犹豫地采取全科医生制度,为每个家庭配备一个家庭医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包括健康预防、转院之后对接专科医生、康复治疗等等,覆盖全生命周期。而且和睦家采用西方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每位全科医生的培养时间长达三年,考试通过才能执业。这给中国的社区医疗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遴选和培养全科医生来服务更广大的民众。

和睦家还在医疗保险领域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与保险公司合作分担患者生病的风险。患者投保之后,如果生病,那么医院提供治疗服务,保险公司支付费用;如果病人没有生病,那么医院和保险公司能够各分一半。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医疗机构去想办法让投保人不生病,进行提前预防,如果生病了,则会想办法让他更好、更高效地康复。

李碧菁还希望把和睦家的先进技术和医疗服务带给更多的人,她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每年拿出总收入的1%投入到慈善工作中,去边远地区为当地女性进行两癌筛查,为儿童提供免费体检和治疗,到今年已经进行18年,服务了超过万人。

“这才是医疗的真正目的,是想办法让大家健康,而不是等大家生病,”李碧菁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做一些创新的尝试和新的模式,给政府和其他机构作为参考,惠及更多的人,“我们做医疗并不是因为这是一个赚钱的生意,而是因为它是一件对的事情。”

走自己的路,不畏惧选择

似乎困扰现代女性成长和进步的那些烦恼,在李碧菁这里都变得云淡风轻:她当过多年的大龄剩女,36岁之后才生第一个孩子,现在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而在这期间,她的公司在美国上市,并创办了第一家中国私立医院。对于家庭和事业间的兼融,李碧菁说:“我是晚婚晚育的典型,在生孩子之前,我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给了我很多的空间。还有一点很重要,我找到了一个支持我的人生伴侣。所以我常劝年轻人,一定要找一个能够互相帮助、彼此平等的伴侣。”

在李碧菁看来,拥有兼融的平衡智慧,并不意味着就是妥协和顺从,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问问这些是否是自己真心想要的。“人生的重大决定,一定要为自己而做,其他人的意见并没有那么重要;人生不要怕做大决定,因为即便做错了决定,走了弯路,还是可以再走回来。”李碧菁果断地告诉我,“千万不要怕!”

站在今天的时点上,李碧菁说她很想对1979年那个青涩又果敢的自己说:“你想不到中国的未来是什么样,你一定要留下来!”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投资者希望欧洲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更加紧迫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与美国的竞争似乎将加剧。

为什么特朗普的关税不一定会导致航运业遭受重创?

美国是全球贸易中的重要一环,但并非全部。

台积电对中国收紧芯片供应,宁德时代想让电动汽车走得更远

台积电正在暂停为几家中国客户生产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芯片;宁德时代正在通过一种新的复合电池组来满足对插电混合动力车日益增长的需求。

合并审计追踪:为什么一个关键的监管工具受到华尔街的攻击

肯•格里芬的城堡证券是挑战美国市场监督体系的公司之一。

一周新闻小测:2024年11月16日

您对本周的全球重大新闻了解如何?来做个小测试吧!

大英博物馆馆长库利南:“我的出发点是一切皆有可能”

新任馆长谈世界上最大的文化机构之一的转型、去年的盗窃丑闻--以及帕台农神庙大理石浮雕可能发生的情况。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