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九通航集团成立于2019年,是国内唯一一家公务机融合无人机、eVTOL运营于一体的综合运营商。
商务航空与低空通勤联运不仅存在实际应用场景,而且是刚性需求,这在实际操作运营中已得到验证。此类商业模式是完全可行的。一种应用场景是,解决客户最后十公里的通勤问题。长距离出行可由公务机承担,而在终端则可通过短途空中交通接驳来解决通勤拥堵的问题,提升效率。另外一种场景是,通过低空通勤替代传统交通方式,从机场前往公司或客户的产业园等最终目的地。例如,客户飞抵三四线城市山区的老旧机场,若有回乡探亲的需求,地面交通耗时可能长达两至三个小时,且道路颠簸,此时短途空中交通接驳便成为极佳的选择。
低空经济通常与eVTOL画等号,事实上核心概念并不是eVTOL。通用航空实际上涵盖了低空经济的大范畴。过去使用的传统直升机接驳,例如从机场至山区或市中心,这种模式存在一些痛点,如安全性和航线批复问题,尽管它确实提高了效率。在实际批复过程中,我们遭遇诸多困难,例如接驳航空器、传统直升机如何进入机场等问题,协调过程极为复杂,实际操作过程缺乏普遍的可复制性。
在偏远地区的运营,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需要考虑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可能更多依赖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例如续航能力,可能需要半小时至四十分钟的飞行,但航空器的电池续航及其安全冗余是否充足,而且要考虑在山区是否有合适的充电设备以补充能源。软件方面,首先是法规和安全问题,对于任何离地飞行的航空器,安全无疑是首要因素。上个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将eVTOL归类为电动助力类别。然而,在国内,对于此类法规监管和运行管控的软件环境相对缺乏。eVTOL作为新生事物,其安全性、可操作性,以及与传统民航运输机航务交叉、空域混合管理时的规则,包括空管如何协调,航空器在空中如何避让,还有很多具体问题的应对措施和管理机制目前都尚不完善。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在枢纽机场附近寻找临时起降点,相对避开运输机场航务的航线,在非高峰时期,选择相对安全的时间段进行飞行,随后再通过较短的地面交通进行接驳,直至到达机场。因此,从一线运营的经验来看,对于商务航空与低空接驳的未来发展,我们长期持乐观态度,短期内则保持理性。
商务航空和低空通勤,首先需要定位目标客群。低空通勤的客户绝非大众,而是商务航空的客户。这些客户对于此类服务有着刚性需求,且在产品、应用场景、应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公务机用户、商务航空用户都将成为eVTOL短期通勤的早期采用者。
我相信在未来两年内,产品端将趋于成熟,包括法规、金融、租赁、保险等相关产品如何理赔,保额多少,租赁产品的利率如何设定,使用成本等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我们期待在两年内看到公务航空用户成为eVTOL的早期采用者。
由于eVTOL在噪音控制、安全性、经济性方面的优势,在城市应用场景中可能会替代传统直升机。然而,在偏远山区,则是另一种应用场景,因为传统直升机在载重、续航等方面是eVTOL短期内无法替代的。传统直升机在山区的接驳服务,包括急救等,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城区,由于噪音控制、安全性、航路批复等因素,可能不会在人群密集地区批准航路。
展望公司或行业的未来发展,通用航空器接驳服务需求必将增多,应用的便利性和申请的便捷性将得到提升。通过与空管和监管机构的沟通,沟通流程也将得到简化。低空通勤与商务航空紧密相连,低空经济无疑是未来趋势,但商务航空亦不可替代。低空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商务航空的发展,这个行业未来定将前景光明。